1998-2022 ChinaKaoyan.com Network Studio. All Rights Reserved. 滬ICP備12018245號
為提高學院生源質量,改善學緣結構,促進高校優秀大學生間交流,吸引高水平創新人才報考南京郵電大學,我院將于2025年7月25日舉辦優秀大學生暑期夏令營。本次夏令營將采取線上視頻會議方式進行。
南京郵電大學簡介
南京郵電大學是國家“雙一流”建設高校和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,已發展成為一所以工學為主體,以電子信息為特色,理、工、經、管、文、教、藝、法等多學科相互交融,博士后、博士、碩士、本科等多層次教育協調發展的高校。學校現有博士后流動站7個,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0個,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(類別)1個。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3個,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(類別)14個,本科招生專業52個。目前有4個學科進入ESI學科排名全球前3‰,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7個,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7個,國家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,14個專業通過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,國家級卓越計劃專業8個。作為主要協同單位入選國家“2011協同創新中心”2個,作為牽頭單位入選省“2011計劃”協同創新中心2個。現有各類在籍生3.4萬余人。
南京郵電大學管理學院簡介
管理學院擁有一支綜合素質好,學術水平高,教學和科研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。現有教職員工170余人,其中專任教師150余人。擁有四個省級創新團隊,40余人次教師入選“333”工程、六大人才高峰、青藍工程、社科優青等省級人才項目。
管理學院擁有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博士學位授權點,工商管理學和管理科學與工程兩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,以及工商管理專業碩士(MBA)、會計專業碩士(MPAcc)和工程管理專業碩士(MEM)三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,管理科學與工程是江蘇省“十四五”優勢學科和重點學科。
管理學院擁有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+人工智能、大數據管理與應用、工商管理、財務管理、人力資源管理、電子商務等六個本科專業,其中工商管理、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+人工智能、電子商務、人力資源管理等四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。學院擁有8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,涵蓋四大門類。12門課程入選江蘇省省級在線開放課程,有2門課程入選省級高校外國留學生英文授課精品課程。
管理學院現有在校學生2000余人,其中研究生近600人。學院以培養全面發展的高質量人才為宗旨,堅持“基礎厚、素質高、能力強”的原則,不斷拓展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,構建了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體系。學院學生在各級各類競賽中成績斐然,先后在“挑戰杯”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、中國國際“互聯網+”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、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、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、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、全國大學生市場調查與分析大賽、全國大學生電子商務“創新、創意及創業”挑戰賽等國家級競賽中摘金奪銀。
管理學院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,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為出發點,教學與科研并舉,貫徹落實“創新、特色”的辦學理念,緊密結合社會信息化尤其是信息與通信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,轉變發展觀念,創新人才培養模式,構筑學院核心競爭力,努力創建信息與通信行業管理學院的強勢品牌。(南京郵電大學管理學院官網:http://bc.njupt.edu.cn/)
夏令營安排:
一、時間:2025年7月25日上午
二、地點:
本次暑期夏令營活動以線上形式舉行,使用在線視頻軟件。
三、招生
1、招生對象:全國高校2022級在校本科生
2、申請資格:
1)全國重點大學、重點學科高校管理學學科涵蓋專業的2022級在校優秀本科生;
2)學業成績優秀,有望取得推免資格。要求本科期間(前3年)成績總排名:
①學習成績優秀,成績總排名在本專業前20%;
②對已取得優秀科研成果的同學,可適當放寬排名限制;
③外語水平良好:國家英語四級水平考試500分及以上,或者國家英語六級水平考試達到430以上,或者托福90分及以上,或者雅思6.5分及以上(單項分6分及以上);
3、對管理學學科領域的科學研究有濃厚的興趣,有志于從事科學研究工作,有較強的科研能力;
4、報名方式及錄取:請于2025年7月23日12:00前將報名表(附件1)發送至主辦方郵箱836896050@qq.com,申請者的入學資格由主辦方專家組審定,并于2025年7月24日下午兩點前通過電子郵件或手機短信的方式通知申請者本人。
三、活動安排
日程:上午啟動儀式、專業介紹、專題講座
四、聯系方式
通信地址:江蘇省南京市新模范馬路66號管理學院辦公室
郵 編:210003
聯系人:張老師 025-85866106
附件1 夏令營報名表.doc
來源未注明“中國考研網\考研信息網”的資訊、文章等均為轉載,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,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。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"稿件來源"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
來源注明“中國考研網”的文章,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。
聯系方式:chinakaoyankefu@163.com
掃碼關注
了解考研最新消息